第278章 道德-《幸福归来时》
第(2/3)页
“你赶快起来啦,牛跟牛当然长得像,所以你认错了很正常。
哎呀,感谢你,还劳烦你帮我牵回来。”多厚道,给人家台阶下。
大家想想,这个农民当下听完,一定感动得痛哭流涕。
这个人回到家以后,很可能见人就讲,“刘宽大人好人啊,好人啊!”到处宣扬大人的恩德。
那刘宽以身作则,厚道的行为做出来,教化一方,一方的百姓都受到感动。
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,也是很有成就的一位君王。他忍辱负重,能屈能伸,历史中说,他三年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,一飞冲天。
他沉潜很久之后才出来发挥。所以楚庄王之所以有成就,因为他处事留余地。他是一国之君,对底下的人都恭敬。
之前跟大家讲过这个故事,楚庄王宴请群臣,灯灭了,黑暗中妃子被人非礼,她把人家帽带扯断,然后让庄王点火,把犯错的人揪出来。
有时人做事情,要为对方甚至要为远处想,如果马上把火点起来,请问这个人以后怎么在人群立足?
每个人看到他,“连君王的妃子都敢非礼”,那他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,这样会逼死人。
所以人要留口德,不要去扬人家的恶,留一个让人家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“凡一事而关人终身”,这件事攸关他一生的名声、名节,“纵确见实闻”,纵使真的了解他以前的事情,也不要常常挂在口上。
“他以前对父母都不孝。”
“他以前离婚。”都讲人家这些事情,让人家在人群中抬不起头来,这样不好。
看人要看后半段,浪子回头金不换。况且伦理道德、中华文化,这两三代比较忽略,人不学,不知道、不知义,都要能宽恕、包容人家曾经做过的错事。
其实不要说别人,我们几十年来哪有不犯错的?曾经犯的错,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去宣扬?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要给人留后路。
幸好楚庄王没有受妃子影响,对着群臣讲,“今天不喝个痛快,不把帽带扯下来就不要回去了。”
大家一听,都把帽带扯断。都扯断就不知道是谁了,这就是不给人难堪。后来楚国跟晋国打仗,就是那个臣子冲锋陷阵,去解救楚庄王。
故事结束了,结论:给人家留余地,自己会捡回一条命。
有没有道理?这笔账要会算。再从另一个角度讲,不给人留余地会没命,可能不只自己没命,把事给做绝了,“出乎尔者,反乎尔者”,最后感得“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,可能会断子绝孙哦。
在明朝末年江苏高邮这个地方,有个徐姓的官员为人很苛刻,都不原谅人,下属只要犯错,都非常严格地处罚。
在他的单位规定,办公事晚一天打五大板。很粗的板子,五大板。结果有个下属迟了六天,要打三十板。
这个下属心里想,三十板打下去我就没命了,求饶,可不可以分几次打?
结果徐姓官员不答应,没得商量,没有余地,一次打完。还没打完,这人就活活被打死了。
第(2/3)页